减毒不减效,复旦肿瘤专家提出中国人群HPV相关口咽癌放化疗“低毒”方案
放化疗“毒副作用”是影响口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难题。日前,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陆雪官教授、许婷婷教授团队发布一项研究成果,首次证实我国人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(HPV)相关口咽癌患者可以从放化疗“低毒”方案中获益:即采用低强度的治疗方案,让患者在获得同样疗效之时,明显降低因治疗毒性对生存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,从而更好回归社会。该成果在国际放射肿瘤学顶刊在线发表。
据悉,口咽癌包括扁桃体癌、舌根癌、软腭癌、咽后壁等,人乳头状瘤病毒(HPV)感染是口咽癌的主要病因之一。由于性行为等人群生活习惯的变化,近年来HPV感染相关口咽癌的全球发病率正逐年攀升,在美国相关新发病例中占比已超60%。
(资料图)
在我国,HPV相关口咽癌的发生率一度被认为远低于欧美国家,因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陆雪官、许婷婷教授团队既往统计数据显示:口咽癌中HPV阳性表达率总体为57.6%,且不同亚部位的病变差异显著,尤以扁桃体癌最高,达到68.8%。
陆雪官教授表示,根据国内以往诊疗经验,HPV阳性口咽癌的首次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,放化疗为辅。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:HPV相关口咽癌预后显著优于HPV非相关口咽癌,重要原因之一是该瘤种具有较高放疗、化疗敏感性。
此前,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采用综合放化疗模式治疗大批HPV阳性口咽癌病例,回顾性数据表明,这部分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后缓解率更高,对放化疗相对敏感,大部分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,提示以放化疗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模式是该患者群体的理想选择之一。
陆雪官教授团队进一步观察到: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、口腔粘膜炎等毒性反应不一,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。因此,保留疗效的前提下,能否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治疗毒性反应,成为团队重点努力方向。
此次研究II期前瞻性研究共入组48例初诊HPV阳性口咽癌患者。在接受两疗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进行患者筛选,其中原发病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退缩均达到深度缓解(≥50%)的患者,被认为化疗敏感性较高、预后较好,后续给予降低剂量(60Gy)的单纯调强放射治疗,同时免除同步化疗;未达到深度缓解者后续仍接受标准的同步放化疗,包括标准剂量放疗(70Gy),同时联合同步顺铂化疗2个周期(80mg/m2/3w)。最终26/48例(54.2%)患者符合治疗降低治疗强度的标准,22/48例(45.8%)患者仍接受常规治疗。
数据显示,整组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5.4%和93.6%,其中低强度治疗组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达到100%。此外,低强度治疗组3/4级口腔粘膜炎,1/2级白细胞减少、化疗相关恶心呕吐、疲劳、体重下降、低钠血症、肝肾毒性发生率均显著降低。专家表示,该研究结果首度证实在我国HPV相关口咽癌患者中,采用低强度治疗同样可实现减“毒”不减“效”,可明显减低因治疗毒性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,使其更充分地回归正常生活。
另悉,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目前正在开展一项IChoice-02研究 (NCT04867330),采用PD-1单抗免疫治疗与TP方案化疗结合作为诱导方案来引导后续降低强度的治疗,目前已入组超过50例患者,初步结果令人振奋。研究还将尝试利用血浆游离HPV-DNA液体活检、多组学分析来预测疗效,将为后续尝试提出口咽癌的基因分型提供重要依据,让更多HPV相关口咽癌患者从中获益。
本文作者:许婷婷 王广兆 顾泳
题图来源:图虫
图片编辑:苏唯